發布時間:2019-05-12 作者:admin
龍西亭,32歲,水工環地質工程師,現任水文地質勘查院副院長、湖南省地熱地溫能研究院副院長 他純粹專一,視艱苦的地質工作環境為平常小事;他虔誠敬業,朝著地質事業的目標孜孜以求;他年輕有為,青春年少就在行業內嶄露頭角;他忠于職守,在山野間收獲沉甸甸的夢想,并成為全國首屆野外青年地質貢獻獎“金羅盤獎”得主。
守鉆開啟地勘夢想 龍西亭在農村長大,身上具備了一種吃苦耐勞的天然品質。
2011年碩士畢業后,到水文地質勘查院工作。
到單位的第2天,他就一頭扎進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野外一線—“江漢—洞庭平原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評價(湖南)”項目現場。
他要求從最基本的守鉆開始學起,虛心請教鉆工,并每天將自己所學分門別類做好隨身記錄,積累了豐富的水文地質基礎工作經驗,為成為一名合格的項目負責人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“湖南省資興市舊市-坪石地下熱水資源預可行性勘查”項目,是龍西亭首次擔任項目負責的項目,也是他進入單位參與的第二個項目。
為積累對巖石的認識,他走遍了整個工作區,并將自己接觸到的典型地層巖石整理建成標本庫。
他與當地政府、老百姓融洽相處,積極解決各種協調問題。
經過兩個項目的鍛煉,他褪去了書生意氣,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地質工作者。
臨危受命打開全新領域 2012年,單位率先挺進淺層地溫能與干熱巖領域,承擔省內首個淺層地溫能區域性調查評價項目—長沙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。
項目野外工作已全部完成,因特殊原因,項目負責人臨陣換將,這副重擔壓在了初出茅廬的龍西亭身上。
涉足全新的領域,再加上幾乎無任何成果參考資料借鑒,龍西亭必須要從最基本的原理開始學起。
他靜下心來用1個星期的時間,認真查看收集到的野外資料,及時梳理總結做成一個專題PPT,邀請水文院專家把脈項目提出意見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經過1個月的努力就完成了報告編寫,并順利通過中國地質調查局專家評審,以93分的高分評為“優秀”等級,該項目也獲得局科技進步一等獎,填補了湖南省相關領域的空白,成果受到湖南衛視等十多家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和深度報道。
湖南省主要城市淺層地溫能調查項目,作為項目負責人,龍西亭帶領項目組成員有條不紊開展各項工作,再次以優秀級成績通過了成果報告評審。
項目查明了全省13個地級城市淺層地溫能,可利用資源量相當于0.823億噸標準煤,每年經濟價值近576億元,為“兩型”社會建設提供了新的基礎資料。
2015年,單位實現了地熱勘查技術“走出去”戰略,成功中標福建省東山縣隱伏地熱普查作業勘察鉆探等兩個項目,合同金額達800萬元,項目的投標和實施,龍西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。
為了大家舍棄小家 有同事問他,為什么選擇野外地質隊?他說:“主要原因在于我熱愛地質這個行業,我也愿意到野外走一走、看一看,并能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,這是我的追求。
” 龍西亭選擇了地質事業,選擇了大山的懷抱,選擇了無怨無悔的付出,卻遠離了城市優美的環境,遠離了對妻兒的關愛、對父母的照顧。
他的妻子和兒子并不在長沙,長期兩地分居,因為工作非常繁忙,回家看望父母的機會也是一種奢侈。
但他沒有怨言,沒有后悔,臉上呈現的是一種平靜的自信和堅定,他相信,青春在不懈的努力中終會熠熠生輝。
(來源:湖南省地勘局 記者 周澤宇 劉建玉) 。
返回列表